早上买两根油条、一个馒头,中午吃碗面条,下午茶有两根麻花、一个小面包,晚餐凉菜是海蜇。这看似普通得不能再普通的一日三餐可能存在着巨大的铝摄入过多的风险。
2014年7月1日,三种含铝的食品添加剂(酸性磷酸铝钠、硅铝酸钠和辛烯基琥珀酸铝淀粉)将彻底退出食品业;硫酸铝钾(即明矾)也将不能在馒头、发糕等非油炸面制品中使用;膨化食品则要绝对“禁铝”。
这主要源于我国人群膳食铝摄入过多。2014年6月16日,国家食品安全风险评估中心(下称风险评估中心)发布了中国第一份大规模的膳食铝评估报告,显示我国32.5%的个人膳食铝摄入量超过每人每周安全摄入量(PTWI),这就意味着三分之一国人处在铝超量摄取的风险中。其中北方60%的居民铝摄入量偏多。
在6654份常见含铝添加剂的食品的铝残留量检测中,风险评估中心发现有40%超过了国家规定的100mg/kg其中油条的超标率高达72%,馒头则为28%。按照联合国发布的每周每公斤体重2mg的安全摄入量(PTWI),如果一个体重为45公斤的人每周吃10个这样的“超标馒头”(每个按2两计算),他的铝摄入量就已经超标。
馒头油条之外,常见的面制品如油饼、麻花、炸糕都有铝超标风险。作为主食原料,面粉是超标贡献率最大的食物,贡献率为44%,含铝面粉也因此被称为“最凶残伴铝”。其他依次是馒头(24%)、油条(10%)和面条(7%)。
海蜇则在超标率和超标量上都位于第一,最严重的超标了346倍。风险评估中心在抽检中发现,海蜇无一例外,均存在铝超标的现象,“三矾二水”的工艺就决定了它是铝含量最高的加工食品。
除此之外,报告直指含铝食品添加剂它贡献了食物中75%的铝。这类添加剂通常在蒸糕、蒸包和烘焙食品中用作膨胀剂,在食物混合配料粉中用作抗结剂,在有糖衣的甜点中用作染色料。
上海添加剂协会秘书长吉鹤立认为,铝的来源分为显性和隐形来源。国家标准更改可以更好地控制铝的显性来源,但是“隐形的铝无处不在,很难控制”。
其中,4至6岁儿童过健康指导值的比例最高,达42.6%。“儿童主要来源是膨化食品。”风险评估中心副研究员马宁解释。
报告指出,70%的14岁以下儿童铝摄入过高,北方儿童更为严重,80%以上的4至6岁的儿童铝摄入量超过安全剂量。
报告指出,膨化食品是儿童铝摄入量的“罪魁祸首”。中国农业大学食品学院的一次测定也发现,常见的膨化食品中铝超量的达三分之一。
专家认为,铝摄入过多可对中枢神经造成损害,其中明确的伤害是会造成婴幼儿和儿童的神经发育受损,导致智力发育障碍。
“所有的物质都是有毒物,不存在任何非毒物质,剂量决定了一种物质是否会损害健康。”马宁说出了科学界对添加剂的理解。
目前,控制铝摄入已成共识。世界卫生组织推荐每人每周每公斤体重铝的安全摄入量为2毫克。如果消费者吃进去的铝只是偶尔超过这个量,并非持续超出该水平,也不会影响健康。
据风险评估中心预测,如果新标准能被严格执行,我国居民铝的平均摄入量将比修订前下降85.6%;而北方铝超量摄入的人群也将由60%降到20%。
但这只是最理想的状况。新标准对油条、蛋糕、面糊、裹粉并没有“禁铝”,只是规定了上限100mg/kg。“现在禁止得不彻底,油条里还是可以继续添加。”一年前,吉鹤立曾向有关部门递交了修改意见。在他看来,标准只针对有资质的企业,而超标最严重的食品都出现在街头摊点和小作坊。
全国代表、安琪集团酵母股份有限公司研发中心主任姚鹃在2014年上提交了《关于禁止含铝膨松剂在所有食品中使用的建议》。她建议,在新版《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食品添加剂使用标准》中,要禁止硫酸铝钾、硫酸铝铵在所有食品中添加。
“如果国家能全面监管起小作坊,填补这个空白,那不用全面禁。但是如果不行,极有可能还是超标。”姚鹃说。
在一些专家看来,“禁铝令”并不会对食品行业和企业带来太大波动。在他们看来,中国的大食品企业已经在铝添加剂使用方面非常克制了。很多大企业已开始用生物膨松剂来代替铝添加剂,或者根本不用膨松剂,而是通过机器的压力来实现自然膨大。
膨化食品专业委员会赵燕萍秘书长告诉南方周末记者,“只有一些小的企业还在用,这和卖油条的摊贩是一样的。”河南工业大学粮油食品学院食品科学系主任张国治也持同样观点,“正规厂家一般不会超标。”
这也意味着,对铝添加剂的管理压力将从大工厂转向小作坊。浙江省食品添加剂协会名誉会长黄仙堂担心,禁止含铝添加剂会出现禁止面粉增白剂之后同样的反弹效应。以姚娟所在企业为例,他们研制出的无铝膨松剂价格是6元/kg,而市售明矾价格是1元/kg。
“面粉增白剂禁掉之后的一段时期内,市场销量激增。”黄仙堂说,因为需要用替代的添加剂,大企业成本上升,而巨大的差额利润,吸引着小作坊更肆无忌惮地用起了面粉增白剂。从这个角度而言,“禁铝令”成效如何,还有待观察。
本次支原体肺炎感染中,确实存在一部分孩子咳嗽不明显,甚至不怎么发热,这些孩子肺部听诊无明显异常,而影像学检查已显示为肺炎,此类患儿约占10%-15%左右。肺炎是由病原体感染引起的肺部炎症,临床主要依据肺部影像学诊断肺炎,咳嗽是肺炎的常见症状之一
近日,美国疾病控制与预防中心(CDC)官网首次将JN.1单独纳入新冠临近预报(SARS-CoV-2 Nowcast),称JN.1是当前美国增长最快的新冠变异株。截至当日,CDC估测JN.1变异株在美国流行变异株中约占15%至29%,而在11月27日的估测中,其占比还低于1%。
冬至日是每年的公历12月21日或22日。至于冬至吃饺子还是立冬吃饺子,这主要取决于个人和地域的习惯。 在北方,冬至吃饺子的习俗比较常见,因为饺子是一种重要的节日食品。而在南方,人们更倾向于在立冬吃饺子,因为立冬是冬天的开始,象征着新的开始和团圆。
“吃了冬至饭,一天长一线“是一句中国民间谚语,意思是冬至这一天之后,白天会逐渐变长,夜晚逐渐缩短。这里的“一线“是指旧时女红用的线,一天长一线则是指白天的时间在冬至之后每天都会增加一线之长。
12月13日,国家医保局召开新闻发布会,介绍2023国家医保药品目录调整有关情况。此次国家医保药品目录调整共有126种药品新增进入目录,通过医保谈判平均降价61.7%。143个目录外药品参与谈判和竞价,121个药品谈判或竞价成功,总体成功率达84.6%。
近几日很多群众反应流感药物价格飙升,令人望而却步。随着近期呼吸道疾病高发,玛巴洛沙韦在社交平台上热度也走高。但除了疗效外,被热议的还有价格,甚至有网友称它“比金子还贵”。
入冬以来,我国呼吸道疾病呈现高发态势,部分地区出现医疗资源紧张的情况。个别不实信息趁机传播扩散,误导公众认知,一旦患者轻信则可能贻误治疗时机,导致病情加重。下面介绍关于呼吸道疾病的系列谣言及有关专家和机构对此做出的澄清,帮助大家知晓呼吸道疾病的基本常识,做好健康监测及预防措施。
靠饮食调节酸碱平衡的说法,没有一种是科学的。健康的内环境,能自动保持在合适的pH值范围,为体内的生理活动提供稳定的环境。比如血液的pH值会一直恒定在7.35~7.45,不会因为喝了苏打水而改变。
2023年12月22日,张宗岐教授名医传承工作室在北京四惠中医医院正式揭牌成立。中国中医科学院广安门医院肿瘤科张宗岐教授、夫人李燕红及其团队、大医环球健康产业集团董事长黄勇伟先生、北京四惠中医医院总经理龙启浪先生、北京四惠南区中医院长汪壮先生、北京四惠中医医院院长郭建东先生等人出席了本次揭牌仪式。
12月4日,第87届全国药品交易会开幕之际,利君制药诚邀420余家全国优秀商业合作伙伴相聚广州白云国际会议中心越秀万豪酒店,隆重举办重点特色产品推介暨工商联谊会。
2岁儿童患者由于高热2小时引发抽搐3分钟,遂来我院进行诊治。通过我对该患儿的体格检查及行为观察,发现该患者体温较高,意识清晰,以发热性惊厥收入院治疗,应用静脉注射及口服药物进行治疗,患儿症状明显好转后出院。
身体一干活就感觉累,考虑是长期营养不良、贫血或肾虚造成的。长期营养不良需加强饮食营养,适当进行体育锻炼;贫血所致,需应用补铁和补血的药物治疗;肾虚则需服用温阳补肾或滋阴补肾的药物。
阳虚不宜服用连花清瘟胶囊,连花清瘟胶囊药性偏凉,主要用于治疗热证,阳虚者体内阳气不足,温煦功能差,服用该药容易加重症状。
31岁的物业工作人员由于职业特点,积劳成疾,出现了右肩疼痛。由于工作繁忙,她并未及时就医,终于有一天她发现右手甚至无理正常抓取物品,因此来就诊。经过询问病史和体格检查,这位女士被诊断为肌筋膜炎。经过口服药物、针灸、穴位贴敷等中西医联合治疗,她的肩痛很快就恢复了。
氨溴索即盐酸氨溴索片,服用盐酸氨溴索片后痰液增多、变稀时,表明药物起作用,继续用药即可。如痰液增多未变稀,可能是原发病未得到控制导致的,需积极治疗原发病。
HPV53型阳性表明感染了高危型HPV,可以根据病情轻重等因素,选择提高免疫力、药物治疗、手术治疗等方法治疗。
冬季流感可能会引起高烧,但具体情况因人而异,也可能不会发烧或只会发低烧。 冬季流感是受流感病毒入侵感染后所致的疾病,可能会引起高烧症状,部分患者可能会发烧到39度到40度左右,且一般会持续发烧2天到3天。需积极服用解热退烧药和抗病毒药物治疗,如布洛芬混悬液、对乙酰氨基酚片和盐酸金刚烷胺片等。 少部分冬季流感患者没有发烧症状,也可能属于低烧状态,发烧时体温会达到37度左右。但通常都会伴有肌肉酸痛、流鼻涕及咽喉疼痛等典型不良表现,需服用等多种抗病毒药物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