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 刘晗旭)“在平凡的岗位上,只要敢拼敢干,一定能做出成绩。”今年49岁的郭延涛是青海盐湖工业股份有限公司钾肥分公司供给车间盐田检修工段长。1993年参加工作以来,郭延涛,传承着“敬业、精益、专注、创新”的工匠精神,三十年如一日地坚守在车工岗位上。
“特别能忍耐、特别能战斗、特别能吃苦”是老一辈盐湖人对郭延涛工作态度的评价。在三十年的职业生涯中,郭延涛秉承老盐湖人恪尽职守、埋头苦干的敬业精神,凭借高超的专业技能,认真做好每一项工作,积极发挥“传帮带”作用,为身边的同事树立了老实做人、认真做事,在岗建功立业的典范。
1993年,青海重工技校毕业的郭延涛先后从事过加矿、分解、离心机等多个操作岗位。1998年,他来到东部六万吨车间,开始学习电工并安装调试相关设备。近年由于工作调动,郭延涛来到了钾肥分公司担任供给车间盐田检修工段长。从加矿、离心机到电工车间,郭延涛在不同操作岗位中磨炼技能,不断丰富自己的工作经验。三十年来,无论刺骨严寒还是酷热难耐,郭延涛在一望无际、碧蓝晶莹的察尔汗盐湖,奉献担当,始终如一。
“设备检修要尽心尽力,避免小故障造成大麻烦。”作为检修工段段长,郭延涛在日常巡检工作中十分严谨认真,把可能发生的事故隐患提早消除,既避免造成重大的设备损坏,也保证了开机率。
郭延涛不仅是设备检修的能手,更是解决问题的专家。面对泵站设备频频出现的故障,他总是能够迅速找出根本原因,并提出有效的维修方法,用智慧化解技术难题。“检修工不是换件工,找出故障发生的根本原因,就能最大程度地节约维修成本。”在郭延涛所负责的11座泵站里,哪座泵站的泵容易出现什么问题,每组配电柜的元器件组成,都被他牢牢地装在心中。每处理完一次设备故障,郭延涛都会进行详细的记录。三十年来,这些故障分析和维修方法不知道被他写满了多少个笔记本,郭延涛用实际行动书写着他与盐湖的故事。
除此之外,郭延涛还搜集资料并整理了一份泵站设备性能及说明,以便在问题出现时,能够第一时间找到解决方法并分享给同事。
在日复一日的勤恳工作中,郭延涛的不懈努力终得以被看见,并开花结果。从“全省青年岗位能手”“全国技术能手”到“青海省首批青年职业技能导师”“TnPM体系项目优秀推进骨干”,再到“青海省职工职业道德建设标兵个人”“全国五一劳动奖章”,这些荣誉的背后不仅体现了郭延涛尽心尽力做好每项任务,更彰显了他对盐湖工作的专注与创新。
格尔木地区的盐田泵站点多,输配电线路复杂,交通也不方便。“我从高压线路优化、低线路整合以及设备运行环境改良三方面入手,针对设备出现的一些问题,找根源,想办法,并付诸行动。”郭延涛指着弯弯绕绕的输电线年,郭延涛先后组织并参与35709线号泵站高耗能设备淘汰更换,变频器选型升级等工作。其中,针对盐田泵站设备频发故障所采取的一系列技改措施获得了青海省QC小组技术成果二等奖,这不仅使盐田的导卤工作日趋稳定,也为其他设备的技改方案提供参考。“设备在不断地更新换代,作为一个技术工人,一定要有知识储备,自主学习,不断积累,才能适应现在环境。”郭延涛说。
除了在工作中严于律己,不断学习,郭延涛更自觉发挥模范带头作用,言传身教,影响带动着身边的年轻人,积极发挥“传帮带”作用。作为省级首批青年职业技能导师,郭延涛通过班组授课,先后为500余名新入职员工进行了盐湖集团的水采船电器系统的专业培训,“我想尽量多带些年轻人,让他们在最好的年华干出最出彩的成绩。”郭延涛说道。虽然再过几年就退休了,但他想把自己的所学教给更多的年轻人,让注入盐湖事业的新鲜血脉更加奔涌向前。
“七年来,我们时刻牢记嘱托,勠力同心向着建设世界级盐湖产业基地的目标进发。”1月10日,郭延涛首次担任青海省代表并出席省十四届一次会议,“新的一年将凝心聚力把党的二十大描绘的宏伟蓝图逐步变为美好现实,聚焦创新驱动,坚决打赢关键核心技术攻坚战。”
作为青海盐湖工业股份有限公司钾肥分公司的技术骨干,郭延涛深知工作的重要性,“钾肥被称为粮食中的粮食,在保障国家粮食安全中具有重要作用,我的工作是保障钾肥安全稳定生产的关键一环。”
“盐湖是青海最重要的资源。要制定正确的资源战略,加强顶层设计,搞好开发利用。”来到郭延涛工作的察尔汗盐湖,碧绿的湖水,湛蓝的天空,无不令人神往。察尔汗盐湖拥有我国最大的可溶性钾镁盐矿床,其中钾储量占全国可开采储量的六成以上。数据显示,去年一年青海全省盐湖化工产业完成投资同比增长139.2%,实现产值同比增长103.7%,其中钾肥(实物量)主要产品产量增长15.2%,这为我国的粮食生产提供了有力支撑。
“必须牢固树立和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站在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高度谋划发展。”在党的二十大报告的指引下,察尔汗盐湖逐渐形成了生态生产生活融合发展的新模式,在减量化、再利用、再回收的基础上创新增加再发现和环境再改善,为盐湖的经济高质量发展提供了源源不断的动力。
一滴卤水,一袋钾肥,背后不仅是几代人的坚守与奉献,更传承着坚韧不拔、勇于探索的工匠精神。“我希望,将察尔汗盐湖建成世界级盐湖产业基地这个梦想能够早日变为现实。”在察尔汗盐湖的广袤湖泊边,郭延涛目光坚毅且灼灼。用三十年的坚韧与拼搏,郭延涛演绎了一段扎根在高原的传奇人生。这不仅是盐湖工匠精神的写照,更是一曲关于奋斗、责任、梦想的动人乐章。
昆仑山脉下,察尔汗盐湖见证着盐湖工业的绿色转型与经济高质量发展,陪伴着一代又一代盐湖人更加美好地前行。
“可别小看村支书这个岗位,责任大着呢。这几年在村上干,我一直努力帮群众解决生产、生活中的难题,深感‘群众利益无小事’!”12月10日,在宁夏吴忠市红寺堡区柳泉乡红塔村,33岁的村党支部张千劳谈到基层工作收获时感慨颇深。
在新石器时代,人发明了绳子和编织的技艺。大约距今五千年前后,人把绳子做成缰绳,套在了牛马等大型动物身上,让它们成了牲畜。人们驱使牛耕地,驾驭马奔跑。人也转变成了农夫、牧人或骑手,由此开启了以农业和畜牧业主导的时代。
南海海下1500米的幽深处,能见度极低,一只机械手却可以灵活地搬运沉船中的瓷器。只见它精准地靠近一个瓷瓶,轻轻地拿起,转动方向,稳稳地放入旁边的蓝色收纳筐中,熟练程度几乎和人的手臂相同。
近日出版的《求是》杂志发表习总重要文章《切实加强耕地保护 抓好盐碱地综合改造利用》。文章强调,“粮食安全是‘国之大者’,耕地是粮食生产的命根子。”“新时代新征程上,耕地保护任务没有减轻,而是更加艰巨。”“耕地保护是一个系统工程,当前,要突出把握好量质并重、严格执法、系统推进、永续利用等重大要求。”这为我们加强耕地保护、端牢“中国饭碗”提供了重要遵循,明确了前进方向。
因为与生态保护、乡村振兴、文化传承等都息息相关,十几年来,农业文化遗产的社会关注度越来越高。浙田几年前就与中国科学院地理资源所联合建立了“全球重要农业文化遗产青田研究中心”,与浙江大学共建了博士生科研基地。
2022年,国际科学团队完成第一个完整的、无间隙的人类基因组序列。中国科学院院士杨焕明说,现在成本降低后,很多以前舍不得测的基因组类别现在都能测序了,比如疾病基因组、药物基因组等。
美国国家海洋和大气管理局12日发布的北极年度气候报告显示,2023年北极的平均表面气温是自1900年以来第六高,夏季地表气温创有气温记录以来新高。
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指出,深入实施国有企业改革深化提升行动,增强核心功能、提高核心竞争力。国有企业特别是中央所属国有企业,一定要加强自主创新能力,紧紧依靠科技进步驱动产品创新和产业发展,研发和掌握更多的国之重器,切实维护利益。
培养用好青年科技人才,对加快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建设科技强国和人才强国意义重大。丁冉建议,对一些从事长周期基础研究的青年科技人才,应适当放宽博士后进出站的年龄限制。
统筹不仅限于区域内,更要站在全局的高度,促进要素资源的整合创新在长三角经济版图上,长三角G60科创走廊远近闻名。统筹科技创新和产业创新,要从体制机制、要素流动、产业协作等方面实现更高效的协同联动,凝聚促进高质量发展的强大合力。
大数据、人工智能(AI)和大模型的融合发展,将激活科学研究的创新力和生命力,帮助破解更多科学密码。
《自然·电子学》12日报告了一种由电子硬件和一个大脑类器官组成的混合计算系统,可执行如语音识别和非线性方程预测等任务。
(记者刘志强、常钦、郁静娴)粮食丰收,颗粒归仓。今年,在自然灾害多发频发情况下,粮食生产再获丰收,大面积单产提升行动功不可没。减“单”增“双”,湖南省湘乡市棋梓镇普安村农民田学文说:“单季稻改成双季稻,早稻集中育秧每亩补贴100元,流转的2000多亩田多种了一季,增收20万元左右。
近日,人工智能与数字经济广东省实验室(广州)青年学者、中山大学教授黄凯团队研究开发出一款高度仿生的老鼠机器人NeRmo,相关成果发表于《科学-机器人》。这款机器人的核心创新在于其柔性脊柱的水平摆动设计,大幅提升了机器人的运动灵活性和效率。
据新华社电国家统计局12月11日发布的数据显示,2023年全国粮食生产再获丰收,全年粮食产量再创历史新高。据介绍,2023年,全国夏粮产量为2923亿斤,比上年减少25亿斤,下降0.8%;早稻产量为566.7亿斤,比上年增加4.3亿斤,增长0.8%。
“海上风电是清洁能源建设的兵家必争之地,更是风能产业的科技制高点。”他建议,加强海上风电技术标准体系建设,研制关键共性技术标准,通过标准促进科技成果转化、促进资源循环利用。
快速发展的5G、人工智能等技术,是充满活力的创新引擎,亦是推动新质生产力加速形成的重要抓手。这些数字都表明,中国将持续推动经济全球化朝着更加开放、包容、普惠、平衡、共赢的方向发展,与世界各国共享科技创新带来的福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