岐山县化肥厂 位于蔡(家坡)高(店)公路西侧,占地67亩,为县属全民所有制企业。由全县人民投劳、投物,集资500多万元,并组织县内工业企业和驻岐各大厂会战,于1975年2月筹建,1977年12月17日投产。设计生产能力为年产合成氨3000吨,增加生产能力为5000吨/年。时因工艺流程不合理,机械安装粗糙,开车后事故频繁,一直单机运转,耗电耗煤量大,每吨成本达400余元。1978年实际亏损30多万元,1979年经过技术改造,生产能力达到设计标准。煤耗、电耗量下降,当年实现利润30.5万元。1983年完成软木综合利用、活性炭脱硫等5项工艺改革,并编制《七千吨合成氨改造方案》。1984年4月完成改造任务后,年产量增加为7000吨,获化工部1984年度“小氮肥利润过百万”奖牌。1985年因化肥市场滞销,产品积压,利润下降。产品以碳酸氢铵为主,大多供应本县,少量销往陕南、川北。当年厂内拥有各类专用设备44台,主要包括Φ2260、Φ1980煤气发生炉、L3.3-17/200型、L3.3-17/320型氢氮压缩机、Ф500铜洗塔和Ф500合成塔等。并有切削机床6台。1986~1987年6月,完成年产万吨合成氨生产能力技术改造,1988~1989年7月,又完成1.5万吨生产能力技术改造。1989年11月,丰宝牌农用碳铵获省优质产品。年末总产量为3.75万吨。年产值611.82万元,利润0.1万元。拥有固定资产原值1586.4万元,动力机械总能力8000千瓦。职工670人。
建国前,本县蔡家坡有制皂厂一处,旋即停产。1957年2月建立县火硝厂,址设县城西街(今党校址),生产黑色火药。当时厂内仅有石碾1台,日产400市斤。1958年12月该厂并为岐锋综合厂后停止生产。1960年8月15日,公私合营蔡家坡烧酒厂改产,由国家投资7.3万元,1.2万元,生产硫酸、磷肥,并建立一套糠醛生产线月正式投产,但因产品质量低劣,于1961年停产。此后,县磷肥厂、化肥厂、化工厂相继建立,本县化学工业方始奠基。至1989年,县属国营、集体化工企业共3个: 岐山县磷肥厂 1974年5月于蔡家坡砖厂内筹建。同年10月开始土法生产磷肥,年产180吨。翌年撤销砖厂,定名为岐山县磷肥厂,占地131亩,为县属全民所有制企业。是厂坚持一业为主,多种产品组合的经营原则,相继建成磷肥、硫酸、小化工三条生产线万吨干法净化硫酸车间投产,并试提取白银成功。1980年机械化生产线千克,并提取五氧化二钒等副产品,年产值133.63万元,实现利润51.7万元,被省化肥工业公司评为先进单位。1983年被化工部评为百面红旗单位之一。1985年,产品除磷酸钙(含磷12%以上)、硫酸外,尚有白银、磷酸镍、硫酸银、硫酸铜、氧化镍、氧化钴等副产品。磷肥生产原料购自川、黔和本省凤县等地,硫酸生产原料主要购自华县金堆城钼矿。产品除县内销售外,行销关中各县和甘肃、河南、黑龙江等地。主要设备为磷肥机械化生产线万吨两转两吸硫酸生产装置1套,切削机床7台,锻压设备1台,锅炉2台等。
1986年4月,研制氟硅酸钠产品,填补陕西省空白。1988年7月扩建年产5000吨磷酸一铵车间并试车成功。1989年氧化镍、氧化钴产品通过宝鸡市质量认证。当年产值515.43万元,实现利润129.14万元,拥有固定资产原值618.72万元,动力机械总能力1384千瓦。职工417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