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程师是推动工程科技造福人类、创造未来的重要力量,是国家战略人才力量的重要组成部分。”1月19日,“国家工程师奖”表彰大会在北京人民大会堂举行,习总作出重要指示,向受表彰的“国家卓越工程师”和“国家卓越工程师团队”致以热烈祝贺。
党的以来,广大工程技术人员创造了举世瞩目的骄人业绩。他们坚定科技报国、为民造福理想,勇于突破关键核心技术,锻造精品工程,为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作出了卓越贡献。
从神舟家族太空接力到“歼-20”翱翔长空,从“中国天眼”(FAST)落成到时速350公里高速动车穿山越海,从5G标准持续演进到天河超算大显神威……近年来,华夏大地孕育了令人惊叹的工程科技成果,驱动着历史车轮飞速旋转,为人类文明进步提供了不竭动力源泉。
累累硕果背后,闪耀着卓越工程师拼搏的身影。他们高擎创新火炬,在装备制造、信息电子、建筑、能源、化工、农医与环境等重点工程领域创造了非凡成就。
突出的技术创新能力是“国家卓越工程师”的底色。在主持研发“海牛”系列海底钻机过程中,湖南科技大学教授万步炎攻克了我国大洋资源钻探、深海海底工程地质勘察、海底天然气水合物大孔深保压取芯等关键核心技术难题;作为民航关键核心技术攻关重大项目负责人,民航数据通信有限责任公司工程师朱衍波突破航空多基增强可信导航、空地一体四维管控等技术瓶颈,使我国在数字化空管领域达到国际领先水平。
解决复杂工程问题是“国家卓越工程师”的底气。呼和浩特地铁1、2号线交汇站新华广场站工程进入关键阶段时,施工难度非常大。面对难题,呼和浩特市现代信息技术学校副校长韩佳彤主持研发“盖挖法关键技术”,仅用43天就完成原计划3个月的工期,节约资金3亿多元;并建立了盾构工程安全风险控制关键技术和标准体系,填补了国内地铁盾构安全领域多项空白。
伴随着我国工程师队伍技术创新能力快速跃升、解决复杂工程问题的能力持续增强,创新引擎不断激活,创新动能不断释放,“中国创造”的金字招牌将越擦越亮。
2016年12月,国家能源集团宁夏煤业公司400万吨/年煤间接液化项目建成投产。习总作出重要指示:“这一重大项目建成投产,对我国增强能源自主保障能力、推动煤炭清洁高效利用、促进民族地区发展具有重大意义。”
7年后,项目团队在人民大会堂共享荣光。这是对工程师通过工程科技创新推动经济社会发展的充分肯定。
在山西,山西大学教授程芳琴主持了10万吨/年硫酸钾工程,参与建成工艺技术世界领先、亚洲规模最大硫酸钾生产线,成功扭转我国钾肥严重依赖进口的被动局面;在四川,东方电气风电股份有限公司首席专家贺建华主持研制了溪洛渡770MW(兆瓦)水轮发电机组、10MW级海上风力发电机组关键技术与应用,推动中国发电装备技术走向世界;在贵州,从“飞鸟不通”到“高速平原”,贵州交通山区峡谷桥梁建造技术团队为解决交通难题提供支撑……
来自中国医学科学院生物医学工程研究所的眼科诊疗技术研发团队在国内率先开展高频超声成像技术研究,多款技术产品获得CE(欧洲合格评定)、FDA(美国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认证,远销70多个国家和地区。
铁路横贯、飞机穿梭、巨舰破浪……从南海之滨到北国雪原,从东部沿海到西北内陆,数以万计的工程科技人才创造出一项项彪炳史册的发展成就,描绘出波澜壮阔的时代画卷。
广大工程科技人才队伍是中国开创未来最宝贵的资源。随着新一轮科技和产业变革同人类社会发展形成历史汇,工程科技大有可为、工程人才大有作为!
卓越工程师具有严谨周密的思维方式、脚踏实地的实干精神、突破常规的创新思想,他们的精神品格是逐梦星辰大海传承人类文明的灯塔。
盾构机穿山遁地、超导材料突破不断、航空发动机捷报频传……一项项超级工程背后,是几代人“数十年磨一剑”的攻坚克难、敬业奉献。
南水北调西线工程设计总工程师景来红全面主持项目勘测、规划、设计等工作长达20年,青丝成白头;北京城建集团有限责任公司总工程师李久林10年扎根奥运工地,成为“双奥总工”;港珠澳大桥主体工程总工程师苏权科主持相关技术工作,历时18年……
无论是数十载铸就大国重器,还是不惧挑战奔赴科技前沿,抑或是“做隐姓埋名人,干惊天动地事”,这些镌刻人类工程新丰碑的身影昭示,心无旁骛、追求卓越是宝贵的精神财富。
除了获得“国家工程师奖”表彰的个人和团队,无数籍籍无名的工程科技人员坚守一线,躬身力行,朝夕不倦。他们以创新为画笔,以奋斗为颜料,绘就奋进新时代的工程答卷,不断谱写新时代新征程工程科技发展新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