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中国科学技术大学获悉,该校天文学系王挺贵教授团队首次探测到黑洞潮汐撕裂恒星事件中光学铁发射线的迟滞效应。研究成果以论文的形式于日前在线发表在国际知名学术期刊《天体物理快报》上。
星系中心普遍存在超大质量黑洞,当它处于高速吸积增长阶段,就表现为活动星系核。多成分混合的铁发射线是活动星系核紫外和光学光谱最重要的特征之一。然而,由于铁线能级的复杂性,到目前为止人们对于铁线的产生机制和区域都不清楚,严重制约了人们对活动星系核的理解。
近日,武汉市园林科学研究院和中科院武汉植物园携手研发出破译荷花遗传密码的莲基因组数据库。日前,该数据库在国际知名学术期刊公布,供各国荷花研究人员免费共享。
据介绍,水生植物莲是地球上最早出现的开花植物之一。研究发现,早在约1.4亿年前蕨类植物和恐龙称霸地球的时代,在北半球许多水域已有莲的分布。
2月17日,由中国科学院院士黄路生领衔的江西农业大学科研团队在国际学术期刊Nature Communications 发表重大科研成果,提供了目前为止国际上规模最为宏大的猪肠道微生物基因集和基于宏基因组组装的基因组。该成果的面世,为猪肠道微生物组相关研究提供了重要的扩展资源。
家猪是人类食用的主要肉类,同时还是生物医学研究的动物模型。猪的胃肠道中有数万亿细菌,它们在宿主的新陈代谢、免疫甚至行为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在肠道菌群与猪重要经济性状的因果关系研究中,其参考基因以及高质量的微生物基因组,是了解特定微生物的功能作用及其量化必不可少的资源,但在目前的数据库中,只有部分微生物的基因组及相关功能基因的注释信息,约40–50%的肠道微生物缺乏参考基因组。
近日,《森林生态与管理》在线发表中国林业科学研究院带林业研究所林木遗传育种和培育创新团队最新论文。该成果发现,基因型与环境互作效应影响了马尾松家系的生长性状。
基因型与环境互作(G×E)是指基因型的相对表现在不同环境下缺乏稳定性,表现为不同环境下基因型秩尺效应或尺度效应。论文通讯作者张振介绍,林木的基因型与环境互作普遍存在,要找到具有广泛适应性和稳定性的优良基因型往往较困难。加强林木的区域化试验与精准的遗传参数评估,精确选育与推广林木良种,对提高我国林木的生产力水平具有重要意义。
据美国中文网报道,美国宇航局(NASA)的“毅力”号火星车当地时间2月18日在火星成功着陆。2月19日,NASA公布了多张“毅力”号传回的登陆火星照片。
据报道,NASA在2月19日的新闻发布会上分享的第一张照片显示,即将登陆的“毅力”号正在下降并接近火星表面。飞行器上的摄像机捕捉到了这个画面,这在以前的任务中是不可能实现的。
据外媒报道,由于原子在材料中有多种不同的排列方式,所以冰可以以比人们所熟悉的ice I的更多形式存在。实际上,科学家们已经将18种不同类型的冰分为了一类,它们每种都有自己独特的晶体结构,现在又增加了一种名为ice XIX的类型。
Ice I指的是我们在地球上看到的形成冰和雪的冰,是大家在我们星球表面--除了实验室意外--唯一找到的一种冰类型。其他形式的冰如ice VI和ice VII已经在地球地幔深处被发现,它们被锁在金刚石内部,其他类型的冰则可以在其他行星、卫星或太空中发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