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初,董永军博士回到了阔别多年的上海,出任芯飞睿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长。2014年,这位在中国科学院上海光学精密机械研究所工作的科学家,到南京创立了光宝光电科技有限公司,研发激光晶体材料等产品。回上海二次创业的缘起,是长三角国家技术创新中心聘他为项目经理,负责实施“激光晶体材料”项目。实施这个前沿技术产业化项目的单位,就是芯飞睿公司。
这家落户宝山区的初创企业是“先投后股”改革试点的受益者。根据改革方案,芯飞睿的科研和管理团队持股90%,上海长三角技术创新研究院持股平台持股10%;上海长三院与上海宝山技术转移有限公司在两年内按照1∶1资金匹配,各出资1500万元支持公司产业化攻关,并保留转股期权。
所谓“先投后股”,是财政资金以科研项目支持方式投入科技企业,在企业完成科研任务并获得社会融资后,前期投入转化为股权。这项改革有利于推动引领性技术成果转化,也有利于培育“全过程创新”生态。
上海市科委主任骆大进表示,强化“全过程创新”是指围绕基础研究、应用基础研究和产业化全过程,提升科技创新策源功能和体系化能力,强化企业的科技创新主体地位,面向卡脖子领域和行业需求,推动一批关键核心技术和底层技术突破,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
“我们推动科技创新工作的目标,可以用三个‘全’来表述。”骆大进说,为持续强化“全过程创新”,还要促进“全链条加速”、激发“全社会活力”,即深化科技体制机制改革,把握不同技术领域和不同阶段的创新规律,汇聚国际国内优势创新资源,加强顶层设计,推动创新链、产业链、资金链、人才链深度融合;同时,打造高水平科技创新人才高地,优化科技人才引育体系,培养和集聚全球科技领军人才,加快推动形成科学家敢干、资本敢投、企业敢闯、政府敢支持的创新资源优化配置方式,营造忘我、敢闯敢拼的创新文化。
2021年6月揭牌成立、总部位于张江科学城的长三角国创中心,是中央和长三角三省一市布局建设的国家级创新平台。作为牵头建设长三角国创中心的新型研发机构,上海长三院在强化“全过程创新”、促进“全链条加速”进程中扮演着重要角色。
今年2月,长三角国创中心与宝山区委区政府联合举行合作项目签约大会,以“先投后股”“拨投结合”模式实施“激光晶体材料”和“泛半导体真空腔体”两个重大产业化技术项目,并共建数字医疗技术研究所。
如今,上海长三院已启动14个“拨投结合”项目,其中7个项目在宝山区,占比50%。宝山区科委主任阳晖介绍,2021年,宝山区成功揭榜国家发展改革委、科技部“以先投后股方式促进科技成果转化”的国家创新改革试点任务。目前,已形成一套标准化工作体系,建立了一套成果转化评价指标,并打通了与长三角国创中心“拨投结合”联合支持项目路径,探索出一种可持续的“政府引导+市场接力”资金支持模式。
“随着实验室建设和生产基地的逐步投入使用,我们计划下个月启动市场化融资。”董永军博士告诉记者。通过财政资金的“先投后股”,总投资1亿元的新一代集成化激光材料及微型化激光器件总部和生产基地已基本建成,包括激光晶体材料精加工生产线、激光晶体材料集成生产线和激光器件封装生产线。
在芯飞睿公司,记者看到了光学镀膜机、精密抛光机等一批高端装备,以及颜色和形状各异的激光晶体。晶体是由原子、离子、分子等微观物质按一定空间次序排列而成的固体,具有规则的外形,宝石、水晶就是天然形成的晶体。作为固体激光器的材料,激光晶体在人工环境下生长出来,要求原子排布近乎完美,技术门槛很高。
长期以来,高端激光晶体材料及器件工艺被一些国外企业垄断,限制了我国激光产业的发展。为破解这个痛点,董永军走上了创业道路,成为同时在中国科学院和企业工作的“跨界”科学家。经过多年技术攻关,他带领团队掌握了提拉法、下降法和助熔剂法等多种激光晶体材料生长技术,研制出适合不同晶体材料的无损集成技术,突破了固体激光器散热困难、调校复杂、可靠性低等产业瓶颈,并开发了一系列集成化激光晶体产品。
走进芯飞睿的实验室,公司董事会秘书高鹏向记者展示了一个微型化激光器件。它只有5角钱硬币大小,却集成了3种不同的激光晶体材料。“我们公司掌握了无损集成技术,可以让器件具备多种激光晶体的功能。”
落户上海后,芯飞睿与南京的光宝光电公司形成了长三角联动关系——芯飞睿的定位是企业总部和研发中心,作为芯飞睿子公司的光宝光电负责大部分产品量产。
很快,董永军就尝到了落户上海的甜头:“上海高校和科研院所实力强,可以高效地开展产学研合作,吸引更多的高水平人才,我们已招到20多位相关专业的研发人员。”据介绍,芯飞睿与中国科学院上海光机所、同济大学、上海理工大学建立了深度合作关系,共同开展激光晶体和器件的产品研发和人才培养工作。
长三角国创中心副主任、上海长三角技术创新研究院谭瑞琮表示,为强化“全过程创新”,长三角国创中心正在着力健全“全链条加速”机制,持续提升科技创新的体系化能力,与苏浙皖一起深化长三角区域创新协同,联动打造科技创新共同体,共同开辟发展新领域新赛道、塑造发展新动能新优势。
芯飞睿等14家硬科技企业得以落地上海,源于长三角国创中心的“拨投结合”改革探索。这是中心支持引领性、颠覆性技术实现成果转化和产业化的创新举措。“我们聚焦科技前沿早期风险度高、市场投资判断失灵,但可能对未来产业产生颠覆性影响、有望填补国内空白的一类技术,结合地方产业转型升级需要以及新领域新赛道的培育方向,在全球遴选一流技术领军人才团队,培育成立核心团队绝对控股的项目公司,利用财政资金以研发项目形式支持项目公司加速技术熟化、完成工艺验证和商品级产品开发。”谭瑞琮介绍,当公司完成研发任务并获得社会融资时,我们将前期投入的经费按市场估值转为公司股权,参照市场化方式管理或退出;如果公司完成研发任务后没有获得融资,则根据项目进行评估结题验收,并保留对项目成果的转化权利,宽容项目“失败”。
今年,长三角国创中心的“拨投结合”与宝山区的“先投后股”改革试点实现了有机衔接。长三角国创中心经过项目研判,将符合宝山区主导产业方向、计划“拨投结合”支持的产业化项目推荐给宝山区,经宝山区多部门会商后,区政府开辟绿色通道,直接采用“拨投结合+先投后股”联合支持项目公司落地。同时,长三角国创中心专家也全程参与宝山区“先投后股”项目的遴选评审,对其中一致看好的项目给予联合支持。
强化“全过程创新”,也体现在对项目公司成立后的全方位支持。上海宝山大学科技园发展有限公司总经理朱景宏介绍,在债权方面,这家国企针对初创科技企业面临的资金流动性问题,已累计为宝山的“先投后股”项目争取到超过2000万元授信,并推动建设银行上海分行专门设立“先投后股集群贷”,总额达到1.5亿元;在应用场景方面,已为第一批“先投后股”项目成功对接上下游客户,累计意向订单金额超过3000万元。
作为“全过程创新”服务的受益者,芯飞睿已向建设银行、交通银行等多家银行申请,并采购了一家宝山企业销售的高端光学镀膜机。“长三角国创中心和宝山区各部门都有专人、专班对接,为我们提供贴心服务,包括政策扶持、资源对接、人才招聘和落户,让芯飞睿快速成长。”高鹏告诉记者。
今年,上海市政府和各区推出了一系列强化“全过程创新”的政策和举措。以ChatGPT大模型引发的“具身智能”新赛道为例,上海通用机器人产业研究院近日成立。这家研究院是在市经信委、市科委指导下,由上海人工智能研究院牵头,联合临港集团、智元机器人公司等发起的新型研发机构,致力于以通用场景为引导,促进智能机器人创新技术和产品的产业化落地、规模化应用。
作为这家研究院的发起方之一,智元机器人由网红“稚晖君”等人创立,今年8月在上海发布了公司自主研发的人形机器人样机“远征A1”。它高1.75米,重53公斤,全身有49个自由度,即装有49个电动关节,峰值扭矩达到300牛·米。其体内部署了大模型,能听懂自然语言指令,分析出讲话者的意图。比如,主人说“我要一杯水”或“我渴了”,它都能理解,会前往饮水机取水,再把水杯递给主人。
上海人工智能研究院院长宋海涛认为,随着ChatGPT问世,把大模型与机器人融合,将打造出不再局限于某个应用场景的通用机器人。这种机器人是实现“具身智能”的载体,对前沿科技和产业发展具有战略意义。为此,多家单位联合发起成立了上海通用机器人产业研究院,将开展智库咨询服务、共性技术研发、成果孵化转化、应用创新示范、产业基金及投融资分析、开放交流合作等6方面业务,全过程培育这一前沿领域的创新技术和产业发展。
值得一提的是,上海通用机器人产业研究院、上海人工智能研究院、上海长三角技术创新研究院都是上海近年来布局建设的新型研发机构,在“全过程创新”中发挥着关键平台作用。今年5月,上海市委办公厅、市政府办公厅印发《关于促进我市新型研发机构高质量发展的意见》,提出重点培育一批战略科技力量,广泛引导社会力量参与新型研发机构建设,力争形成各类研发机构优势互补、合作共赢的发展格局,为强化科技创新策源功能提供有力支撑。返回搜狐,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