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加快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推动产业高质量发展,按照《国务院关于实行市场准入负面清单制度的意见》和《国务院关于印发打赢蓝天保卫战三年行动计划的通知》的要求和部署,国家发展改革委会同有关部门日前对《产业结构调整指导目录(2011年本)(修正)》(以下简称老版目录)进行了修订,形成了《产业结构调整指导目录(2019年本,征求意见稿)》(以下简称《征求意见稿》),现向社会公开征求意见。
《产业结构调整指导目录(2019年本,征求意见稿)》由鼓励类、限制类、淘汰类三个类别组成。鼓励类主要是对经济社会发展有重要促进作用,有利于满足人民美好生活需要和推动高质量发展的技术、装备、产品、行业。限制类主要是工艺技术落后,不符合行业准入条件和有关规定,禁止新建扩建和需要督促改造的生产能力、工艺技术、装备及产品。淘汰类主要是不符合有关法律法规规定,不具备安全生产条件,严重浪费资源、污染环境,需要淘汰的落后工艺、技术、装备及产品。需要说明的是,对不属于鼓励类、限制类和淘汰类,且符合国家有关法律、法规和政策规定的。
在《征求意见稿》中,鼓励类产业中有多项与玻璃行业相关,且与老版目录一致,如鼓励风电与光伏发电互补系统技术开发与应用、太阳能建筑一体化组件设计与制造等。此外还包括:规模不超过150吨/日(含)的浮法、溢流下拉法、槽口下引法平板玻璃生产线;电子信息产业用超薄触控玻璃基板(厚度≤0.7mm)、高铝玻璃基板、高世代显示面板用玻璃基板、高硼硅玻璃等产品、技术的开发应用;浮法玻璃熔窑节能低氮氧化物燃烧技术的研发应用;玻璃熔窑用低导热熔铸锆刚玉、长寿命(12年及以上)无铬碱性耐火高档材料;连续自动化真空玻璃生产线;节能环保型玻璃窑炉(含NOx排放浓度≤1200mg/m3的低氮燃烧技术、全氧燃烧技术、全电熔、电助熔)的设计、应用;玻璃熔窑DCS节能自动控制技术等。
与老版目录相比,《征求意见稿》加强了玻璃应用领域的关键基础材料生产及玻璃生产领域高精尖技术的推广与鼓励。如电子信息产业用超薄触控玻璃基板、高铝玻璃基板、高世代显示面板用玻璃基板,均属于光电显示产业的基础性核心材料。
据了解,玻璃基板是构成液晶显示器件的一个基本部件。这是一种表面极其平整的浮法生产薄玻璃片,其生产制造所涉及工艺技术和玻璃配方技术,涉及到了多个学科领域,其复杂程度与操作难度极大。然而,由于发达国家企业经过多年的技术研发和积累,在玻璃基板制造领域长期处于垄断地位。近年来,我国不断加大玻璃基板的研发和投入力度,此次将电子信息产业用超薄触控玻璃基板、高铝玻璃基板、高世代显示面板列入鼓励类产业目录,将有助于从政策上引导和鼓励玻璃基板产业的发展。
此外,将产能规模不超过150吨/日作为平板玻璃鼓励类产业的标准,也与目前的《水泥玻璃行业产能置换实施办法》一致,能够有效避免一些企业以建设信息显示用玻璃生产线为名,行增加平板玻璃产能之实。也将浮法玻璃熔窑节能低氮氧化物燃烧技术的研发应用、节能环保型玻璃窑炉、玻璃熔窑DCS节能自动控制技术列入鼓励类产业目录,也符合玻璃产业的绿色环保节能发展趋势。
作为具有低膨胀率、耐高温、高强度、高硬度、高透光率和高化学稳定性的特殊玻璃材料,高硼硅玻璃因其优异的性能,可广泛用于化工、航天、军事、家庭、医院等各个领域,此次列入鼓励类产业目录,将有助于此种性能优异的基础材料的推广应用。
媒体记者发现,与老版目录相比,此次《征求意见稿》的“鼓励类”产业中删除了“太阳能产业用超白(折合5mm厚度可见光透射率>90%)、在线镀膜玻璃和低辐射等特殊浮法玻璃生产线”,这也与近些年此类玻璃生产线已较为饱和有关。
在老版目录里,“普通浮法玻璃生产线”被列为“限制类”产业,此次《征求意见稿》将其删除,并不意味着普通浮法玻璃生产线的建设就不受限制了,因为它的新建还受工信部关于产能置换的相关政策约束。
与老版目录一致,“非机械生产的中空玻璃、双层双框各类门窗及单腔结构型的塑料门窗”仍作为落后产品被列入“淘汰类”产业中,这对于促进我国节能门窗的使用、提高建筑节能水平意义重大。
老版目录里,淘汰类产业包括“平拉工艺平板玻璃生产线(含格法)”,此次《征求意见稿》中,有关玻璃行业的淘汰类产业表述是“平拉工艺平板玻璃生产线(含格法,格法生产非建材用超薄玻璃原片除外)”,特别说明了格法生产非建材用超薄玻璃原片免于淘汰。
此项内容行业人士多有争议。中国建筑玻璃与工业玻璃协会相关负责人表示,协会在《征求意见稿》编制前期协助政府做了许多工作,提了很多建设性意见、建议,但对于“将格法生产非建材用超薄玻璃原片除外”的表述,该负责人并不是很赞同。
本次修订的导向是,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坚持新发展理念,坚持推动高质量发展,坚持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把发展经济的着力点放在实体经济上,促进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推动乡村振兴;顺应新一轮世界科技和产业变革,支持传统产业优化升级,加快发展先进制造业和现代服务业,促进制造业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升级,推动先进制造业和现代服务业深度融合;运用市场化、法治化手段,大力破除无效供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