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司根据多年的经验积累与主要供应商保持良好的合作关系,材料供应充足、采购渠道通畅。公司生产所需原材料、零部件、工具、仪器、设备等均自行采购,其中主要原材料例如硅料、坩埚、钢、铝等,由各业务部门根据客户需求、计划要求、仓库要求等提出采购申请,计划部门进行请购单转化,采购部门收到请购单后进行采购;针对设备配件,公司采用供应商招标等形式。
公司核心产品均由公司自主研发、设计和生产。公司自产设备主要采用“以销定产”为主的生产模式,销售部门根据产品销售情况制定销售订单,工艺部门和制造部门编制工艺文件,之后按照客户要求进行制造、安装、调试、系统集成,合理制定生产计划和组织生产。
对于国内市场,公司深度打通各业务板块客户资源,打造大客户销售平台,通过区域覆盖、大客户跟踪、产品组合等方式度挖掘各个行业的客户需求,为客户提供全方面、针对性服务;对于海外市场,公司聚焦欧洲、中东、东南亚等业务需求地,组建高素质国际化销售团队,加快落地公司国际化战略步伐,提升公司的国际化影响力和产品差异化竞争力。
公司主要采用直销的方式进行销售,大部分产品通过参与市场招投标或客户指定合格供应商的方式获取订单,并向客户提供定制化设备及配套系统安装调试等服务;在国外市场,公司主要采用与代理商合作参与招投标的方式进行销售。
公司以自主研发为主,构建碳中和中央研究院、技术中心、技术部技术与产品研发创新体系,同时依托技术创新平台,聚合科研院所、高校人才资源,深化战略合作,建设新型产学研合作生态,为企业注入源源不断的动力。研究院围绕公司碳中和产业转型,结合公司各产业方向构建零碳、光伏、氢能、电能利用、清洁能源供热、新材料、数字化七大创新中心,持续凝聚研发力量,进一步提升了各产业整体研发效率;并且公司以区域创新中心为载体,通过漏斗式创新,推动新兴产业项目孵化,全年研究院与各产业合力推进研发课题12项。
习总2023年在黑龙江考察期间,首次提出“加快形成新质生产力”;后续新时代推动东北全面振兴座谈会上,总再次指出,“积极培育新能源、新材料、先进制造、电子信息等战略性新兴产业,积极培育未来产业,加快形成新质生产力,增强发展新动能。
我国自改革开放以来,已经由高速发展阶段逐步迈入高质量发展阶段,依托传统的数据要素投入推动发展的方式已逐步失效,在高质量发展的时代洪流之下,进行多产业融合,为传统行业插上新能源、新科技的翅膀,才能实现发展动能的再次释放。
新质生产力更加注重绿色清洁、高效低耗、可持续发展,通过推动能源产业绿色化、传统产业能源再利用,可以有效提高能耗、降低污染排放,从而刺激循环经济的发展。公司主营业务包括节能节水、新能源装备以及光伏三大块业务板块,均是传统产能在“新质”要求下的良方,符合新时代、新变局下的产业发展浪潮。
绿色循环经济发展仍有较大压力,美丽中国建设任重而道远。国务院《关于全面推进美丽中国建设的意见》指出,当前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已进入加快绿色化、低碳化的高质量发展阶段,生态文明建设仍处于压力叠加、负重前行的关键期,生态环境保护结构性、根源性、趋势性压力尚未根本缓解,经济社会发展绿色转型内生动力不足,生态环境质量稳中向好的基础还不牢固,美丽中国建设任务依然艰巨。
节能节水行业在绿色化转型中发挥重要作用,是国家培育和发展的重要战略性新兴产业之一。节能节水行业涉及节能节水技术装备、产品和服务等领域,在动力、化工、石油、冶金、核能、食品等各工业部门有着广泛的应用,具有产业链长、关联度大等特点。行业以节约能源资源、发展循环经济、保护生态环境为出发点,已经是国家加快培育和发展的重要战略性新兴产业之一。随着全球能源局势不断紧张,传统能源不断减少,节能节水系统的经济及社会效益愈发显现。
节能节水设备产业链下游主要包括火电、煤化工、生物化工、白酒酿造、冶金、水务处理、钢铁、石化炼化、纺织、清洁供热等行业,均具备行业空间大、能耗高、亟需转型的特征,将形成对节能节水行业需求强有力的支撑。
政策端来看,在“双碳”框架下,我国自2016年起便陆续围绕节能节水出台多项政策,尤其是针对几个高能耗传统行业。近期,国务院常务会议又审议通过了《推动大规模设备更新和消费品以旧换新行动方案》,要求到2027年,工业、农业、建筑、交通、教育、文旅、医疗等领域设备投资规模较2023年增长25%以上;重点行业主要用能设备能效基本达到节能水平,环保绩效达到A级水平的产能比例大幅提升,规模以上工业企业数字化研发设计工具普及率、关键工序数控化率分别超过90%、75%。配合强化能效牵引助力大规模设备更新和消费品以旧换新,发改委有关部门印发《重点用能产品设备能效先进水平、节能水平和准入水平(2024年版)》,将工业锅炉、电机、数据中心、服务器、充电桩、通信基站、光伏组件等关键产品设备纳入考虑,覆盖产品设备种类从《2022年版》的20种增加至43种,相关产品设备年能耗量占全国能耗总量的比例从25%增长至50%,进一步强化了产品设备能效管理的力度。根据《“十四五”工业绿色发展规划》,2025年我国节能环保产业产值将上升至11万亿元。随着各应用领域对于节能节水系统综合效能要求的不断加码,节水节能行业市场发展空间将再度提升。
《关于全面推进美丽中国建设的意见》要求,统筹推进重点领域绿色低碳发展,坚决遏制高耗能、高排放、低水平项目盲目上马,大力推进传统产业工艺、技术、装备升级,实现绿色低碳转型,实施清洁生产水平提升工程;推动各类资源节约集约利用,实施全面节约战略,推进节能、节水、节地、节材、节矿,持续深化重点领域节能,加强新型基础设施用能管理。《工业能效提升行动计划》要求到2025年节能提效成为绿色低碳的“第一能源”和降耗减碳的首要举措。重点工业行业能效提升,绿色低碳能源利用提高,节能提效工艺/技术/装备广泛应用形成未来的必然发展趋势。公司的节能装备主要包含溴冷机以及换热器两块主要业务:
溴化锂冷热机组利用不同温度下溴化锂水溶液对水蒸汽的吸收与释放实现热源的转换,是一种余热回收的热能设备,通常以工业领域广泛存在的中低温余热能为动力,在高真空度条件下,通过溴化锂溶液的状态和浓度变化,实现制冷、制热。多年来,溴冷机凭借其高效及环保的特点,成为化工、医药、环保等行业的首选,在制冷领域具有支柱性的地位。溴冷机行业经过多年的发展,竞争格局已较为集中,CR5达到80%以上。公司凭借优良的品质保障、持续的技术创新以及敏锐的市场洞察力,稳居行业前三的地位。市场需求方面,在传统应用领域基础上,新领域的需求释放正不断提速,尤其是随着全世界数字产业体系的持续完善和发展,数据中心建设对冷却系统的需求正不断提升,据中国制冷协会数据,在数据中心耗能环节中,制冷系统能耗占比达40%,根据《中国液冷数据中心发展》及预测,2025年溴冷机在数据中心方面的需求有望规模起量。
换热器,是在不同温度的两种或两种以上流体间实现物料之间热量传递的节能设备,同时也是提高能源利用率的主要设备之一。换热设备作为工业生产中实现热交换的关键设备,得益于下游广泛的应用领域,其具备庞大的市场规模。同时作为工业能效提升的重要装备,具备广阔发展前景。根据中商产业研究院的数据,我国换热设备行业规模从2019年的810.50亿元增长至2022年的868.90亿元,年复合平均增长率为2.35%,保持稳定增长态势,预计2023到2026年市场规模将从900.2亿元增长至992.1亿元,年复合平均增长率为3.29%。
我国是一个水资源严重短缺的国家,工业领域节水提效面临产业结构布局与水资源条件不匹配、部分行业水重复利用率不高、关键技术与装备存在短板等问题。节水方面,政策向来予以高关注和严要求,此前各部门发布过《国家节水行动方案》、《水效领跑者引领行动实施方案》、《重点用水企业水效领跑者引领行动实施细则》、《工业水效提升行动计划》等一系列政策/方案。水利部等9部门近期又联合印发了《关于推广合同节水管理的若干措施》;国务院所公布我国首部节约用水行政法规《节约用水条例》将于2024年5月1日起施行。国家发改委《关于进一步加强水资源节约集约利用的意见(发改环资〔2023〕1193号)》提出,要积极发展节水产业,加强技术研发应用,推广节水产品,发展节水服务产业,积极开展用水权交易,将节水改造和合同节水管理取得的节水量纳入用水权交易,推动非常规水源市场化交易。
空冷器在工业节水领域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其下游应用领域涵盖石化、电力、冶金、水循环等多个行业,其中火电领域是近年来空冷系统的重点应用方向。一方面,火电仍是目前最重要的发电方式,2023年全国火电发电量占比达66%;另一方面,由于清洁能源发电的波动性和不确定性,火电在能源转型阶段具备关键的调峰保障作用。2023年,国家发改委、国家能源局发布《加强新形势下电力系统稳定工作的指导意见》明确提出:增强常规电源调节支撑能力,新建煤电机组全部实现灵活性制造,现役机组灵活性改造应改尽改。灵活性改造的要求催生了空冷系统的新需求,我国北方70%以上的火电机组为供热机组,大部分供热机组都采用中压缸排汽进行供热,但受制于汽轮机对于低压缸最低进汽流量的要求,机组负荷难以下降。而对空冷机组进行低压缸零出力技术改造,切除低压缸供热,仅保留少量冷却蒸汽进入低压缸,让更多蒸汽进入中压缸供热系统,降低供热期机组负荷的出力下限,提升机组调峰能力。根据GEPResearch预测,2021-2025年仅循环水冷却市场将在2020年基础上年复式增长4%。随着水资源的日益短缺和水污染的日益重视,国家节水政策、环保政策将相继出台,预计2021年及以后循环水冷却年均市场规模约为130~150亿,我国工业中空气冷却器的使用领域有望进一步扩大,市场前景广阔。
2023年,全球能源结构继续向多元化发展迈进,尤其是绿色清洁能源,在政策的引导推动下,实现了较快发展,显示出高景气度。根据IRENA的年度报告《2024年可再生能源容量统计报告(RenewabeCapacityStatistics2024)》,2023年全球可再生能源新增装机量达到473GW,占新增电力总装机的86%,累计达到3.87TW。其中,太阳能光伏装机量新增345.5GW,占同期可再生能源装机的73%。根据国家能源局发布数据,2023年中国新增光伏装机216.88GW,同比增长148.1%;其中,集中式光伏新增装机超过110GW,工商业分布式光伏新增装机超50GW,户用分布式光伏新增装机超40GW,截至2023年底,全国太阳能发电装机容量约609.49GW,同比增长55.2%。海外来看,欧洲、美国装机维持高增速,欧洲光伏协会(SPE)数据显示2023年欧洲新增光伏装机55.9GW,同增40%;美国太阳能行业协会(SEIA)数据显示2023年美国新增光伏装机33GW,同增55%;另外,“一带一路”国家及地区,如沙特、南非、马来西亚、阿联酋、乌兹别克斯坦等,新能源装机或招标亦有明显增加,显示出对中国组件出口需求的持续增加。整体来说,全球光伏市场需求端多元化不断提升。
2023年,中国光伏产业链各环节产量及产能持续扩张,主产业链四个主要环节产量增速均超过60%。据中国光伏行业协会(CPIA)数据,2023年中国多晶硅产量143万吨,同增66.9%;硅片产量为622GW,同增67.5%;电池片产量为545GW,同增64.9%;组件产量为499GW,同增69.3%。产能快速提升导致行业竞争加剧,同时技术的快速迭代又推进新老产能的交替,中国光伏企业在市场化竞争中持续优化经营效率、降低成本,以强大的自驱力进一步夯实了在全球范围内的领先优势。咨询机构Rystad预计,2023年中国多晶硅产能将占全球94%,硅片产能将占全球96。